第(2/3)页 但没想到,除了少数‘耿直’的言官外,其他大臣均毫无异议。 甚至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。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么顺利的执行下去了,可最后却在细节上出现了问题。 一个是负责放款的部门。 赵勉为难的表示,如今国库空虚,想要拿出一大笔钱去盖房,还要放贷的话,有些为难。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。 赵勉建议将‘国债’一事稍微变通一下,吸纳民间资金,与户部合作成立钱庄,专项负责放贷一事。 老朱虽不乐意,但也知道现在自己没钱。 最关键的是,他现在的心思都在北伐上。 只要能给他提供军费,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 最后老朱虽然通过了赵勉的建议,但还是加派锦衣卫进行监督,以免出现贪墨、挪用。 这件事解决后,第二件事却令老朱有些为难。 群臣建议,为让百姓信赖,此事应该由皇孙朱允炆来亲自监督、执行。 这种事,老朱最开始的想法是由朱允熥去做。 一来,从去年开始,皇庄的所有事情都由朱允熥在打理,并且打理的井井有条。 在他心里,关于生意的事情,朱允熥比朱允炆要适合。 二来,万一事情出现什么变故,或者拿捏不住的,朱允熥也可以去请教苏谨。 若是朱允炆... 他去请教谁? 可转念想想,现在掺和这件事的,大部分都是浙东商人。 朱允熥与他们的关系老朱心知肚明,若是朱允熥牵头,这群人不给他捣蛋,暗中使绊子就不错了。 老朱斟酌再三,最后还是同意了百官的请求,由朱允炆牵头去做这件事。 至于朱允熥,老朱却有些奇怪,为何他都没争一下? 这件事可是苏谨给他和朱允熥上的策啊。 到手的桃子被人摘了,他就这么忍了? “熥儿,此事你怎么看?” 朱允熥脸色不算好看,但也没表现出什么异议: “此事乃利国利民之善举,二哥既然愿意担此大任,孙儿自然祝二哥一切顺利。” 老朱疑惑的看了他一眼,却又看不出什么异样,摇了摇头: “既然这样,炆儿你就去操办吧。” “咱提醒你,遇上不懂的,切莫刚愎自用,熥儿在这方面颇有建树,遇事多向熥儿请教。” 第(2/3)页